“美欧关系2024年度智库报告写作”启动会 暨“欧洲对外战略新态势”研讨会综述

录入时间:2024-07-16

202472日,“美欧关系2024年度智库报告写作”启动会暨“欧洲对外战略新态势”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欧洲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共同探讨当前美欧关系的趋势、变化、特征以及欧洲大选等热点问题,为国内学界更好地把握和研判国际局势贡献了新知识和新观点。

上海欧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在视频致辞中对本次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美欧关系是欧盟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美欧关系更加紧密,尤其在经贸合作和对乌克兰援助方面显著加强。然而,美欧在新兴技术、经济政策及对华战略竞争等领域仍存在分歧。未来,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及美国大选等变量将继续影响美欧关系的发展。欧盟对外战略调整将侧重于地缘政治转型、安全建设及移民管理,且中欧关系也将随之波动。

会议共分为两场。会议第一场围绕当前各领域美欧关系及其影响下的欧盟对华战略新动向进行研讨。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欧洲学会名誉会长徐明棋指出美欧关系复杂且多面,尽管在地缘政治和安全领域是盟友,但在经济、治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分歧。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及各国大选将影响欧盟的战略自主,右翼势力上升可能使欧盟更注重自身利益。对华战略上,尽管美欧在科技、贸易等领域的利益诉求不同,但他们对华战略竞争的趋同是不可忽视的,中国需做好应对准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张迎红以欧洲议会选举对中欧关系的影响为主题发言,她指出欧洲议会选举显示了欧洲政坛的右倾化,极右翼政党在议会中崛起,但中间派仍掌握主导权。尽管极右翼政党在对华问题上的态度趋于保守,但总体对华战略不会根本改变,她建议关注极右翼政党与中间派的互动,并谨防其在涉台问题上的不当言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公共事务学院刘宏松教授梳理了欧洲战略自主的历史流变,强调其定义与以往相比范围更广且不再排斥盟友合作。这意味着欧盟将在安全领域更多的与盟友合作以提升防务能力,同时欧盟将不局限于强调防务能力,而是将其扩展至数字经济等产业,强调在这些具体领域的竞争力。上海欧洲学会秘书长杨海峰博士探讨了俄乌冲突背景下欧盟和美国各自防务产业的发展。面临国防市场分散的问题,欧盟推出防务产业战略,旨在提高自产军事装备比例和建立共同防务联盟。美国则面临防务承包商过于集中的挑战,需要解决官僚问题,加强供应链和盟友合作。欧美防务产业呈现互补趋势,但未来可能出现两强并立或欧洲完全依附美国的局面,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于宏源教授认为,欧洲以高标准建设其绿色供应链,并重视新能源领域投资,目标是实现能源自主和清洁能源竞争力。同时欧洲加强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合作,强调全产业链能源安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龙静博士认为,中美贸易战特征如高层会晤短暂、贸易脱钩和企业“躺平”现象可能在中欧贸易战中重现。她建议从在处理中欧关系时从中美贸易中战吸取教训,关注中欧贸易摩擦背后的立法和政策影响。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忻华研究员指出欧洲战略自主正逐渐从战略安全领域漂移和集中到经济领域,并越来越地受到美国的战略理念和政策偏好的影响。欧洲在美国供应链多样化等战略影响下,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包括供应链安全、先进材料战略等。美国在拉美、非洲及印太地区的经济外交活动也影响了欧洲,推动其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外交和供应链建设。欧盟与亚太多国建立自由贸易和数字伙伴关系,进一步保障供应链安全。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青年研究员王玏以地缘冲突背景下欧美对华“去风险”战略意图为主题发言,她认为,欧洲的“去风险”主要体现在经济和外交方面,而美国则聚焦“去风险”和多元化。欧美在对华政策上有同化趋势,但欧洲试图在经济安全和供应链方面寻求平衡,强调与中国保持沟通。上海社科院国际所余建华研究员对第一环节的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他强调大变局下,美欧中俄四极互动所产生的影响。他指出需准确认识美欧共性与差异,把握危机和机遇。中欧需要务实调整,寻求合作与动态再平衡。

会议第二场聚焦美国与欧洲的主要大国和次区域的关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叶江教授指出,英美通过《大西洋宣言》加强经济同盟,深化特殊关系。当前英美关系的意识形态化、政治化和安全化影响美欧关系。英国大选和美国大选结果将进一步影响《大西洋宣言》的落实。英美间尽管存在分歧,但总体关系持续深化。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玄理认为欧洲主流政党仍处于主导地位,极右翼政党处于碎片化状态。但欧洲政坛的右倾化使得其更多强调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对华政策趋于保守,这可能会助推欧盟对华“去风险”思路的长期化。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张红副研究员认为法美在俄乌冲突中表现出更多协同,两国在经济制裁、军事支持和安全方面密切合作,但在解决冲突方法和防务政策上存在分歧。法美关系未来走向取决于欧洲安全联盟建设、法国政局和美国大选结果。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宋黎磊教授指出,中东欧在地缘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方面对美国越来越重要。随着中美竞争的加剧,美国通过强化与中东欧的关系影响欧盟决策。中东欧国家在应对俄乌冲突和美国大选结果上表现出关切,展现出经济利益让位于安全领域的态度。上海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专业教师、欧盟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瞿姗姗从总体战略理念、军事安全战略、经济外交、经贸关系等层次分析了近期美意双边关系升温的具体表现,并指出未来意大利对华的决策、认知框架、观念体系会越来越受到美国的影响。上海外国语大学葡萄牙语专业教师、葡萄牙与巴西研究中心主任张维琪研究员分析了葡萄牙当前的政治动态及葡美关系。葡萄牙与美国在安全、防务、经济等领域有密切合作。葡美合作的历史及葡萄牙中右翼政党的崛起对两国关系具有重要影响。上海外国语大学荷兰语专业负责人陈琰璟老师阐述了荷兰政坛的新动态及中荷、美荷关系新态势。近期荷兰新内阁艰难组建,右翼党派崛起,新首相迪克·肖夫强调对美合作。在芯片制造、防务支持等方面,荷兰与美国关系紧密,并表现出对中国政策的强硬态度。上海外国语大学瑞典语专业负责人、欧盟研究中心沈赟璐研究员指出,瑞典对大量中国企业进行调查,对华限制技术投资,负面态度非常突出,丹麦、芬兰、挪威等国的对华态度并不似瑞典那般激进。在对美关系上,北欧诸国总体上以北约为基石,与美国保持了密切的防务关系。各国与美国加强军事合作,关注中美俄动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张迎红研究员对第二环节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她提到与会学者从英国、法国、中东欧、意大利、葡萄牙、荷兰、北欧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角度探讨了美欧关系,提供了专业且丰富的案例分析。中国应密切关注美欧关系中的这些动态,以便及时调整对策,应对可能的挑战和机遇。

本次研讨会为与会学者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专家们揭示了当前美欧关系的复杂性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对美欧关系及欧洲对外战略新态势的全面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来自上海欧洲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等沪上知名高校和智库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4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来自《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澎湃新闻网和《21世纪经济报道》等知名媒体的代表也参加了此次会议。(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供稿)